找到相关内容918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教义,以‘慈、悲、平等’三事为根本;以‘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’三事为行持。前三事是体,后三事是用。 给与众生一切安乐,是名曰‘慈’。救拔众生一切忧苦,是名曰‘悲’。但是与乐拔苦的目标,是不分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mdash;—明心见性。不能明心见性,也自然达不到学佛的真正目的。佛教的精神目标不能显扬,怎么能够不萎靡不振,日趋衰颓呢?所以我们要振兴佛教,非提倡明心见性不可!那么,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,对小乘根基的人讲通俗易懂法,讲容易接受的就可以了。对什么人讲什么法,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,要达到的目标不同,讲的法也不同。佛住世时根据个人的根基说不同的法,同样听法,个人所得感悟都不同。 阿难说,心...自己的事情,佛最后说我一个众生也没度。由于错乱修习,没有择法眼,没找到一个根本的目标,如蒸沙石成饭想,沙子蒸多长时间也不是饭本。由于错乱修习,找不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识,不懂正法修行。结交善知识,关系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凡夫都把名利放在心上,只要有名利心,决定出不了三界。名利是三恶道的锁炼,所以一定要断。念佛堂同修们目标相同,都希望生净土,建此莲社共修,乃非常难得的殊胜因缘,利用这个环境成就自己的道业,来生亲近阿弥陀佛...很容易被其他法门或言辞所动摇而改学其他或退转,此皆不明念佛成佛之理所致。本觉之理即真如本性,阿弥陀佛的名号即真如本性的名号,念佛即恢复本性最好的方法。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最后的目标即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。方法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  •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

    发音。他什么也听不懂,对老师所教一片茫然,不知道从何入手。尽管如此,堪布还是定下了这样的目标:两年之内不仅要会说,还要会读,会写。   清净的慈悲心会创造任何奇迹!   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,在堪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477173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至极)是最高的存在,明确了佛教修行的目标(体极)。从“至极以不变为性”出发,慧远进一步发挥了形尽神不灭的理论,为轮回受报、涅槃成佛寻求主体的承当者。《形尽神不灭》作于晋元兴三年,是慧远《沙门不敬王者论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

    ldquo;事和”之分。   所谓“理和”,指大家共同遵从释尊教诲或佛教教义,以修行解脱涅槃为最终目标。   所谓“事和”,指在日常生活中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978276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与儒家的明

    显示人事上的得失走向。   “明”字有这么多的用法,儒家所要追求的明究竟指的是哪一种呢?   作为儒家追求的一种目标,那个明只能是名词性质。既然“明”字的名词用法主要是上述三种,要确定其具体内容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878312.html
  • 禅宗全书介绍及目录

    ( 2000 )、《印顺、吕澄佛学辞典》( 2000 )、《印顺思想》、《印顺法师对大乘佛教的诠释与评价》。   ■ 特色及评论   由于 " 收集齐全 " 是此书的首要编辑目标,因此, " 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65978393.html
  • 葛兆光:中国(大陆)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

    确实价值标准的"进化",它不是在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,作为一种收拾人心的宗教,从古到今的变化只不过是策略的变化,而我们怎么能够说明今天的宗教就一定比过去的宗教高明?如果不是这样,那种以"进步"为历史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2378425.html